-

@ 猫神
2025-04-30 10:29:08
世界货币简史:中国3000年的古代史上,铸造金属货币,大部分时间都是微利、甚至不排除会亏本的买卖。绝大多数粗略正经一点的王朝和皇帝,都几乎没有收铸币税这个概念。真正收过大量铸币税的,只有刘彻、王莽、刘备、赵佶等不超过十几个皇帝。而且共同之处,都是前代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通过强发劣币而一把薅光,然后或者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高危行为。
大部分王朝和皇帝不具备这种条件。朝廷开支,绝大部分用于发饷,政府采购只占很小的份额,你滥发货币,不是自掘坟墓吗?
实际上,中国古代有两千年时间,社会严重缺乏金属货币。市场交易规模很小,而且很多时候,都以绢、帛甚至麻布这类比较轻便的物品充作交易媒介。直到唐朝时期,白大爷不是杜甫的《卖炭翁》中,还有“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的诗句。
高昂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极大地抑制了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形成。
金属货币基本覆盖日常交易,是宋朝以后的事了。但这并不完全是朝廷铸币的结果。实际上,整个中国古代币制极其混乱,各种成色、大小的铜钱、铁钱五花八门,官铸、私铸并行不悖。如同明清商民能精准识别银子的成色,古人在识别钱币成色、重量方面,也一直拥有超凡的能力:哪种钱好,哪种钱劣,望摸掂摔一番,就能得出换算的比率。这种情况下,由于官营铸币作坊的腐败低效,官方铸钱往往无利可图,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眼默许民间私铸。
反正你也赚不了太多。
而唐宋之后,金属钱币普及,还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原因:繁荣的海上贸易带来了大量的金属。唐宋时期主要是铜,明清是银。正是这两种东西,撑起了整个帝国的交易秩序,甚至直接影响了明清两大王朝的兴衰。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中国最优质的货币,是西班牙、墨西哥的银元。尤其后者,在中国被称为“鹰洋”,硬通货中的硬通货。硬到什么程度?鸦片战争的赔款,英国要求就是以这种鹰洋为单位;甚至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央苏区,官方铸币厂出品的也是鹰洋样式的银元。
https://link.storjshare.io/raw/ju546ntghoqtcubsaff5hplr5gtq/freefrom-prod/fef27fd045412cbd855aca1ad81765850fa1da9c06a5ce82edb78fbe6031ab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