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老师
2025-05-01 06:18:04
务实不废话视频转换文字:
怎么靠deepseek赚钱?
视频下简介:
1.Deepseek会导致我失业么?
2.网上卖的相关课程是智商税么?
3.我要怎么靠Deepseek赚钱?
4.Deepseek倒底神奇在哪里?
5.对英伟达,博通,Amd等芯片企业的影响是什么?
6.对ai应用端,能源端企业的影响又是什么?
多少年后,回顾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很多人早已忘了相亲时咣咣猛吃的翠花,用各种理由没还钱的姨婆,不再开租来的车堵着家门口得瑟的二狗,只记得长辈冷不丁问一句,你知道deepseek吗?幸好最近火的要死,又是新一代遥遥领先,不想看都会被推送到,否则真会以为又是什么新安利。
本视频会从对大家的切身影响以及专业投资两个层面去分析。
首先回答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一、deepseek会导致我失业吗?
二、网上卖的相关课程是智商税吗?
三、我又怎么靠deepseek赚钱?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答案很明确,会!或早或晚。这个必然结果基于两个逻辑:
1.deepseek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落地型新科技的发展进度。
众所周知,二战后长期的和平与经济发展基于落地型科技的爆发性持续出现,而当低垂的科技果实基本被摘完后,它也是人类短期未来里最有可能摘到的下一颗果子。假使这颗果实最终摘取失败,或者摘下来后发现并没有看到的那面那么美好,背面是烂的,大概率经济就会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经济持续恶化之下,失业自然就会增加,被失业发生在我们个体身上的概率也会增加,变成现实就是或早或晚的必然。
2.就像汽车时代到来,马车夫如果自己不转型,跟上时代节拍,死守着那辆越少人光顾的马车,被悄无声息的淘汰就无可避免。
ai在商业领域的使用必须是增效或降本,能在财务数据上看得到,投资人才会为其买单,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量投资。增效上要么新增订单,要么明显利润改善。你说我提高了多少多少效率,但是财报上体现不出来,投资人是不认的。呵呵,忽悠谁呢?这年头画饼谁不会,都是千年的狐狸,彼此就别唱聊斋了。降本增效最简单直接的体现不用想,就是裁员。你既然增效了,一人能干两人活了,那多出来的另一个养着干嘛,另一个是你妈吗,养着每月白给生活费?裁,必须裁,马上裁。目前ai增效,通过裁员降本体现充分的如confluent、unity software、RBLX 等美国高科技公司都获得资本的高度青睐,资本是慷慨且残忍的,多余的人被淘汰,剩下产生更多增值效应的被加薪。目前这还只是反映在人和AI接触前沿的互联网公司程序员身上。当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应用越来越多落地在更多工作场景中,发生在我们身上就一定会兑现。想想到时候最有可能发生什么,你是要做坚守的马车夫,还是赶紧去学开汽车。
再说第二条,网上现在突然冒出来的各种deepseek课程是否值得买?直接上结论,帮你们趟坑测过了。智商税,不要买,哪怕是19.9,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就算被骗也被骗得起,相信很多人还真就是这么个心理,上杆子送钱去了。直接告诉你们里面有什么相对有点价值的吧!就一个本地部署还有点用,不过你多搜几个视频,有的是免费教的,为什么要白给钱?
而且本地部署无非是两个优势:1.更快回复,现在在线确实因为用的人太多,响应速度慢,本地部署一个可以不用排队等。2.训练属于自己的专有模型,使用安心。如果你是担心问的私密问题会暴露隐私,所以要下下来悄咪咪问,那你大可不必这么麻烦,和你同样心理的人多了去了,比你大大咧咧的人更是满世界咋咋呼呼,你关心的早被他们重复问100遍了,人家真不在意,无非那点破事,你认为涉及隐私的大事,在那边根本就不叫事,压根没人想看。这道理就好比你第一次不小心点开一部日本爱情动作片,哇哦!amazing!新世界的大门被你打开了,等开门后发现一眼望不到头的片子等着你御览,那感觉就像老鼠掉进了蜜罐。一部 两部 十部 百部,麻木,嗯,好像也就那样。但是如果你是有关键数据需要专门处理的,比如自己公司的账本、财务报表什么的,那是可以的。毕竟钱的事小心无大错。
三 、能靠deepseek赚钱吗?
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你说我问deepseek:双色球下个500万是什么号码?或者哪只股票买了明天就会涨,那你是想屁吃,天下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好事,就算有,你问我问他问大家都靠问个问题就能赚钱,那赚的是谁的钱?钱从哪里来?谁家压床底下的私房钱,就被你这么轻轻松松问几个问题,悄咪咪掏走了,怎么可能?想什么呢?醒醒!别做梦了,起来吃安眠药做白日梦去。
不过在股票市场却是因此掀起了一股炒作热潮,短期的波动机会有,但是这钱得靠认知赚,而且大a的机会不大,境内投资者够得着的,至少也得港股,而更好的机会在美股。就大a来说,基于懂得都懂的原因,以及太监养不出真男人的朴素道理,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上,都很难仅靠deepseek使企业产生长期相对高确定性,而当下能沾到deepseek光的也就杭州那几家公司。现在公司明着撇清说自己和deepseek没关系的,股价都已被炒上天,并呈往更低关联标的扩散趋势。可想而知,这时候再去凑热闹,那大概率是肉没吃着还要挨顿打。
而且上周最后两天的数据开始呈现增量下跌,央行的回购重启板上钉钉,又将从股市抽流动性,所以你懂的,重回板块轮动,普遍回调也不是不可能,对吧?再说港股概念相关且入得了我眼,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其实就一个标的,你们手机里的应用有一半都和它或多或少有关系。前段时间被漂亮国纳入军工企业的制裁名单,导致外资担心后面被要求强制卖出,纷纷抢着抛售,这会看到deepseek因为东方神秘力量弯道超车,又急吼吼跑来抢筹码,这些从他资金增量的同时,港股通持股比例降低,都能反映出来。
股价这东西,长期看基本面,短期看资金,只要增量资金够,母猪都能飞上天。再就是美股这块如果直接给结果,会显得很神棍没说服力,只能展开来讲全了才能形成逻辑闭环。
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人话阐述对deepseek的认知、定位。
二该产品对英伟达、博通、AMD等芯片企业的影响分析和后续预判。
三该产品对AI应用端、能源端等企业的影响分析和后续预判。
如果对这几个点兴趣不大,又担心不听会错过重要信息,请果断划走。别转发收藏点赞,反正你们收藏了也不看,就别浪费时间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了。还继续看的请注意,只是认知分享,不构成荐股和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特别是美股波动极大,请谨慎对待。投资不是打板算卦,更不是菜场捡菜,买到就赚到,每笔投资都要先问问自己是不是被某个信息上头冲动了,要慎之又慎。
我们从第一点对deepseek的认知定位开始。因为本身不是技术出身,当年计算机语言考试靠抄的同桌答案才勉强过关,属于技术学渣怕被反转打脸,所以花了相当多时间看了成筐财报、研报多方研究求证,才敢自认为对这块了解了个八九不离十。当年学习要是有这认真劲,别说清华北大、斯坦福、麻省理工都该要跳着脚朝我挥手帕:小哥哥来玩呀。YY结束回到主题:
首先我们从共识开始,deepseek的里程碑式意义已经是共识,吹捧的话相信已经听过许多,这边就不再赘述。简单说人话就是,这相当于计算机发展阶段中,机房式大型计算机完成了小型化,可以以台式机的方式进入办公和生活场景。至于接下来的后续发展可能理论上还有进一步小型化的笔记本式跨越,和目前已经成为每个人外挂器官的手机式,至少两个迭代跨越。
目前市场最大的争议在于对deepseek所谓的蒸馏法优越度和低成本真实性存在质疑,有评价说什么狗屁蒸馏法?只不过人家大模型是去河里钓鱼,你是直接把鱼钩下到人家盛钓上来鱼的鱼桶里钓现成提炼过的,没有人家大模型在前面扛着,蒸馏法就屁用不顶,这话潜在的意思就是人家大模型一旦不再允许deepseek对接,那第一个自己就废了。
是这么个情况吗?我的调查结果是:瞎 扯 淡!查看了deepseek开发记录,人家是不忘初心的真开源,从16个月前起,就持续在开源社区GitHub上提交自己的每一个更新版本,而且用的全是对使用者要求最低,只要声明版权就可以随意使用,最为开源、自由度最高的MIT协议。
所以我验证的结果是这是一次东西方同步进行的探索。也是一次真正的弯道超车。
你们可以这么理解科技发展:
前进的方向是一片未知迷雾,理论研究只能大致模糊的指出大概探索方向和可能会有什么,在AI的大方向上或远或近散落着文字、文转视频、推理能力、算力优化、自我意识等或重或轻的里程碑。
各个公司机构支持的研发团队朝着各自的探索方向,在迷雾中寻找开发这些milestone,比如先前ChatGPT找到了语言推理类的初级milestone,点亮了文字转视频,而deepseek则是幸运的率先点亮了算力优化,至于是不是真的率先点亮,个人觉得有待商榷。
后续讲到英伟达的时候,再细说原因,纯算力优化可能还有人不太理解,你可以理解为各个新发现的里程碑和现实商业落地之间,原本是原始的泥沼地,发现的过程也是时左时右不停探索,踩出小路,偶然发现并抵达新节点。
算力初级优化,就是在节点和始发位置间,在小路的基础上修了条可通行的车道。这车道虽然还是盘山公路似的,沿地形扭来扭去,好歹能开车到了。
中极算力优化等于是搭桥开隧道,两点一线修上水泥路,通行效率更高。
高级算力优化是给再拓宽整平,修成高速公路。
deepseek等于是抢在探索出节点的西方人之前,通过东方神秘力量率先修出了盘山公路。神秘力量有多神秘,我们在讲英伟达出货量变化时再揭开面纱。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算力优化只是可以减少完成同一个任务所需要的硬件,或降低硬件配置要求,并不是不需要,就像你要横渡太平洋,就算没有大游轮,再怎么小的破船,你也得要有条船,总不可能生生游过去。后面为了满足更进一步的多元使用需求,修成水泥路,高速公路。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会是必然,硬件需求不仅会越来越多,配置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就像普通的粘土只能烧制陶器,要烧制瓷器,高岭土必不可少。随着AI的快速发展,芯片作为AI发展必不可少的高岭土,其需求量只会持续增加。
其次,有了以上基础认知,我们谈硬件提供商芯片制造企业:英伟达、博通等就很好理解,并可以针对性求证了。
以英伟达为例,基于第一性原理,影响它基本面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硬件需求会减少吗?直接上答案:不会,哪怕只是被短期影响,减少出货量都不可能。
目前芯片主需求方是大企业,持续用于ai军备竞赛的大基建,英伟达的大客户微软 、meta, 25年资本支出都没有缩减的迹象。而近年这部分支出的大头就是用于买芯片,更何况英伟达的订单都已经接到5年后了。你不要,有的是人抢,所以纯出货量短期看是不受影响的。但是对未来的想象上有人就悲观了,觉得未来不再需要那么多芯片,这也是导致以英伟达为代表的各芯片厂前段时间股价暴跌的原因。但我的角度恰恰相反,我反而更乐观,新机会的大门已经被缓缓推开,又到了擦肩而过互道傻逼时刻。你想啊:计算机的机房时代,全球才需要多少台机房式计算机,政府、军事机构、大学、研究院、大企业才出得起这笔钱,全给配齐了才多少台。而进入个人台式电脑时代,虽然单价降了,需求的数量增长却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发展空间极大。
即便现在有云服务,可作为瓶颈的上下传输通道基础硬件5G-A基建才刚开始计划建设,在全球范围大规模落成,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就算建成了,到时也会有大量个性化、隐私化的需要,注定会有相当体量的个人电脑需求。而像手机一样,人手一个轻便外挂型的ai辅助,更是大概率未来常态,怎么着一台机子一个芯片总要的吧,这个需求有多大,后续每年更新需求有多高,基于全球人口去看这个可能性是不是眼前一亮?这也是为什么各芯片厂股价跳水不久后,投资者回过味来想明白了,又急吼吼冲回来,而且短期内股价还有可能被挤出新高的原因。
跳水那几天,我是果断将美股投机仓位的资金配额全款在英伟达和博通打满,已经翘着脚在那享受浮盈。这里还有个更激进的操作方式是使用期权,盈利会更大,同时风险也更大,个人不太建议在确定性不是很高的时候,押注实权期权,更不建议押虚权期权,虽然理论上前者进可攻退可守,后者利润更丰厚,但是一旦押错,那就是血本无归。
永远记住,如果你不能掌控局面,或者有确实可信的信息优势,别跟太过急切的投机,财不入急门。在谈为什么用脚投票时,单单排除同样搞芯片,且一直很努力刷存在感的AMD,因为AMD的软件业务太过拉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英伟达除了硬件,也有很强的软件业务,做得非常优秀,其实在算力优化等方面一直在做持续不断的优化,成果显著。这也是我质疑是否真的是deepseek第一个触及算力优化这个 milestone的原因。因为大型高科技企业基本都设有自我颠覆的蓝军,老黄在算力优化上一直都有高研发高投入,这个明显需要修路的明确需求,人家自己为什么不做,眼巴巴等着外人来革自己的命,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家做了并大概率已经做成了,只是没公布,在悄咪咪享受额外红利,就像苹果一直在超前囤积技术积累一样,根据需要才一点点放出来。截止昨晚AMD如预期一副死样,判断正确,成功避坑。博通差不多收回失地,英伟达的头牌却差点意思,为什么?秘密藏在英伟达的销售数据里,直接上结论吧:
新加坡方向今年占比近20%的异常增量,你觉得能去哪?转口贸易和硬件租赁的终端用户,拍屁股都能想到有能力吃下这么大体量的,还能有谁?在贸易战的当下,川总就职当天各大佬云集,唯独老黄在天朝,回来后就马上被叫去单独谈话,就知道市场对英伟达股价的担忧,更多是贸易战的短期风险考量,所以结论也很清晰,英伟达和博通长期依旧看好,短期波动也是必然,而且2025年的波动必然比以往更频繁。
长持的,每一次下跌,跌越狠,越是入场的好机会。想赚这种波段的钱,首先要留有充裕的现金储备,别过早把子弹打光了。其次就看眼光和运气了。
最后是上下游炒作已现。
典型的例子是典型的例子是国会山股神木头姐的最新操作。TEM和PANW分别押注了ai在医疗和网络安全上的前景。能源股押的是算力普及后对电力需求的增加。而且是用看涨期权的方式押,换言之就是强烈看涨。
不过老太太说没内幕消息,我是不信的。她的时间节点把握外人没法及时抄作业,同时操作手法很专业,一般人看看就得了,别想着跟后面赚钱。
分享一个认知,如果是羊,别想着跟在狼后面吃肉,因为你大概率就是那块肉。
相信看到这的朋友,已经对deepseek及其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有相对平衡且全面的了解,希望能帮助校准认知,赚钱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