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太黨人
2023-06-08 11:38:09去上野的東京都美術館,看馬蒂斯大展,Henri Matisse,二十年以來最宏偉的一次大展,150件展品,主要來自法國蓬皮杜和東京的國立近代美術館。下一次如果再過二十年,我大概要坐輪椅去美術館朝聖了。
順便說句好笑的,包子小時候,每個暑假,都被我拎著逛遍歐洲的美術館博物館,小人累倦了的時候,跟我說,媽咪啊,看美術館博物館,應該每人一輛輪椅的。我覺得小朋友講得很對,夏天最累的事情,就是在美術館博物館裡,站到腿都抬不起來,然後腰都要站斷了,真真是折腰。
上野一地,充滿了美術館博物館,簇擁了一大堆,東京都美術館不算最重要的一個館,卻做了這麼厲害的馬蒂斯大展。人很多,需要預約,零星幾個觀眾沒有預約,當場也開放售票,我是零星之一。2200日圓(110人民幣)門票,跟上海差不多,甚至略便宜。從美術館大門口到展廳入口,一點點路而已,起碼有15個工作人員在引導客流,都是年輕工作人員,制服筆挺,聲音溫柔,奔前奔後。相比上海博物館,大把觀眾在館外排隊,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引導客流,只有一個高音喇叭,反覆提醒你打開預約碼等候檢查。以下省略3000字。入了展廳,發現忘了拿眼鏡,再折出來跟工作人員講,去存物箱取眼鏡。工作人員立刻小跑步引導我出去,告訴我拿好眼鏡不用再排隊,直接進來看展。
展廳裡觀眾密密麻麻,95%是各種年紀的女人,5%是男人。男人喜到哪裡去了?我是一直沒有想明白,中日都如此。
有的展廳可以拍照,有的不可以。可以和不可以,就是很小一行字寫在每個展廳門口,完全沒有工作人員三令五申,卻沒有一個人不遵守,這是多麼高的文明程度,我是深心佩服的。如果做個實驗,換1000位復旦大學學生來這裡,我猜,絕對做不到如此整齊畫一地好,darling儂講呢?
說馬蒂斯。
很多作品,從來沒有看見過,站在原作面前,說醍醐灌頂,絕不過分。好幾次,我有點熱淚盈眶。馬蒂斯輝煌自信、揮灑自如的色彩,劃時代的天才手段,就不說了,他的雕塑也極厲害,泥巴玩得得心應手,有血有肉,這次看見了。還有他的素描,線條鬆活,想怎樣就怎樣,完全是聖手。
展廳最後,當然是賣品部,我想回到開始部位,從頭再看一遍,詢問了工作人員,引導我回到展廳之首,一個人再看了一遍。
這幅,我從來沒有看過,尺幅很大,掛在展廳中央,氣場磅礴,那種沉靜,憂鬱,撲面而至,我在她面前站了久久。這種人像,看得見人物的一生一世,太厲害了。
日本的展事大多做得極好,教科書級別地好,讓人看過一個展,獲得全面完整的知識認知,這種科普水平,日本人好像特別強大。
馬蒂斯晚年,做過一個教堂的設計,展覽中拍了一個小電影,拍這個教堂,光與影,人與神,美得無以倫比,安藤忠雄立刻成了小巫。
看完馬蒂斯,餓得不行了,隔壁東照宮旁邊,有間鰻魚飯的老舖,三分鐘步程,快步過去吃了一個鰻重。好吃嗎?有點一言難盡。上海的鰻魚飯,用養殖鰻魚,極其肥腴,吃慣之後,再吃日本的,就覺得味薄、不過癮,日本的鰻魚大多數也是養殖的,但是養得瘦多了。
這家老舖,是一棟小樓,三層樓,居然在窄窄的樓梯上,裝了一個軌道,可以讓輪椅直接上到三樓,厲害。
其實到上野,最好是自己帶個便當來,坐在公園裡,慢慢吃,享受晴空萬里,還可以在公園裡watching people。
昨天晚上下雨,走去附近的書店,泡在裡面看書,看到書店打烊,九點。四年沒有到東京的書店了,昨晚老鼠跌進米缸裡了。
我還以為,日本的紙媒也壯烈犧牲得差不多了,昨晚在書店裡一看,我的天啊,人家的雜誌,週刊和月刊,仍然堅挺著,成排成行滿滿騰騰,你看,這些拍的全部是雜誌。
還有一個新氣象,以老人為主角話題的書,層出不窮,而且都熱銷。68歲一個人移居、88歲獨自生活的廚房、102歲的單人生活,等等。
這本也很有趣,秘書小姐選的禮物,參考價值很高。
這是今晚在逛的高円寺的舊書舖,還買到一本藤田宜永的2000年的小說,竟然還是簽名本,心滿意足。
這個系列在這裡:
nostr:naddr1qqxnzd3cxccr2vp5x56nzvekqgs94k3kwuv8lupy508209lgncwv3d5lvzv6gznt3ajy6wcz0ssunkcrqsqqqa286f3n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