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些不羁的话
2025-04-20 11:22:28
中国官员正鼓励白领别再那么拼命加班
April 18, 2025
更多闲暇 = 更多消费
(他们希望如此
你真的该多出门走走了 Photograph: Getty Images
《经济学人》 (约 5–6 分钟阅读)
翻译:ChatGPT o3
中国 | “时间是你的”
)
在西方世界,两天周末可谓神圣不可侵犯;而在中国,每周休息两天的权利却并非天经地义。许多学生一上高中就跟“双休”说再见。对白领而言,加班有时甚至是强制性的,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2019 年,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公开为“996”工作制(早九晚九、每周六天)辩护,称其为“一种巨大的福报”。
然而近几个月,全国多家大企业开始要求员工早点下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家电巨头美的发起“反对无意义加班”行动,每天 18 点 20 分就让员工打卡回家。其掌门人直言:“95% 以上的加班都是作秀。”以加班著称的无人机企业大疆(DJI)也开始在晚上 21 点清楼(这一“期限”仍被网民批评过晚)。
这些新规与中国政府的两大当前重点不谋而合。其一是遏制所谓的“内卷”——投入增加却产出不增、原地踏步式的耗损竞争。政府希望抑制这种高强度、自我消耗的竞赛。可想而知,深陷内卷的打工人对新政策不乏冷嘲热讽。一家报纸总结网友的酸言酸语:“曾经逼狠加班的公司现在要带头反卷了?”有人指出,欧盟近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包括“过度加班”)或许才是真正促使出口企业行动的原因。
第二个重点是让公众拥有更多休闲时间,以推动亟需的经济结构转型——从依赖出口和基建向依靠消费转变。政府在 3 月发布了新的“扩大国内需求专项行动方案”,誓言解决“加班文化盛行”等“突出痛点”,并保护“休息和休假权益”。今年的法定假日还额外增加了两天。若人们被困在工位上,要他们外出消费、吃喝玩乐,谈何容易?
许多人对这些举措持欢迎态度。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公司先后曝出疑似过劳死亡事件,激起公愤。互联网人自嘲为“牛马”。尽管最高人民法院 2021 年已裁定“996”违法,执行却一直松散。有的公司仍实行“一大周一小周”,即五天班与六天班交替。
在北京“硅谷”海淀区,许多趋势一目了然。晚上约 21 点 30 分,唐女士结束了云计算公司的工作。过去她觉得熬夜加班是常态,如今她说年轻同事越来越难以容忍。不过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他们也许别无选择。“经济好的时候,才有人谈员工幸福感。”她说。唐女士刚跳槽到这份相对宽松的新工作,经常能在 19 点左右下班。
李女士刚在三里屯对街的麦当劳吃完晚饭,旁边一排接驳巴士正将员工送到地铁站。此前她在一家电商公司身心俱疲,也渴望平衡。36 岁的她休息了半年,如今又回到互联网行业。去年 15 天年假,她只休了 6 天。她说,同龄朋友即便有孩子,也不想让下一代重蹈“鼠辈奔命”。“这不仅是经济压力。你自己都活得够呛,又何必生孩子呢?”
服务业打工人的日子更难:他们一个月只能休几天,甚至全无休假。在三里屯商圈一家面馆,厨师在抽烟间隙透露,老板允许“休息日减薪”,但大多数同事宁可不休息。让中国人不拼命工作,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