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5192e78:5b6c86f6
2025-05-21 11:40:27
反对土地市场化,土地出不了手,就是要求农民世世代代是农民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我思考农村改革的瓶颈问题:1980年代初农村土地承包制是突破集体农业的瓶颈,短时间解决温饱;1990年代,土地承包期从每5年一调整变成每30年一调整,这算是第二个瓶颈的突破;是不是有第三个瓶颈呢?
我以为是有的,就是彻底土地市场化,自由买卖,自由流动,让城市的资本下乡,让不想种地的农民出售土地变现进城买楼房市民化,农村改革就此真正激活,农村才是自由的农村。
但是,土地私有化还受旧观念严重束缚,其中包括一些民间人士妖魔化土地成私有,就连一些农家子弟都反对土地市场化,这就需要突破观念。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点。
1.许多人说土地私有了市场化了,农民穷急了把土地出卖了,他们以后怎么生活。你听,他们想的挺远的,其实是“伪道理”,好比是包工头不给农民工钱,借口是万一给了钱他胡花了怎么办。说来农民穷急了出卖土地,恰恰是一种自我救济渠道,倘若不私有产权,就少了一个救济渠道。
土地私有,就好比是你本来租房,现在给你房屋产权,你怎么还能拒绝?反过来说,现在你的房屋是私人产权,有人怕你穷急了把房子卖了以后没得住,干脆把你的房屋从私人产权变成公房让你租着住,您愿意吗?
2.反对土地私有化者,总是小瞧着农民的市场判断能力,以为每个农民是赌徒会将到手的土地挥霍卖掉,只有眼前考量没有长远考量。这是太不了解农民,我天水老家的农民哪怕出让几斤花椒都是反反复复比较行情,不轻易出售,土地更是“命根子”,怎能不加掂量轻易出卖?他若出卖土地,一定是反复思量了,我们要尊重。
3.土地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农民首先有不出手自己土地的权利,如果你想种地或是担心失地以后没生活保障,就不出让土地,牢牢守住自己的土地。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土地少,不够种,那你就花钱再买土地,让手头的土地多起来。买谁的土地?总有一部分农民不愿种地想出让土地,这就是土地市场的卖家。
4.土地市场化后,一个农民能轻易出售土地,同样,他也能轻易购得土地(有卖有买才是市场啊,很多人忽视了买),这是市场化的基本常识。现在一些人杞人忧天,担心农民出售土地没有生活着落了,这是戴着计划经济的眼镜看市场经济,结果看偏问题。
5.现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依赖的生活方式或保障方式也是多元化,土地不是农民的唯一生活方式,他可以抛弃土地去打工,去经商,只要勤奋,照样体面生活。如果你卖没了土地,过几年又想种地,再花钱买地种,土地一旦市场化总有人出让土地总有人买入土地,大体平衡。
土地市场化了,买地的源源不断,卖地的源源不断,你想买地或卖地都是可行的,只不过是不同时期不同位置不同行情。所以,对农民出卖土地不必担忧。
至于有人套用古代农民失地之后社会动荡之说,这是刻舟求剑,古代是农业社会,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唯一,而现在是几百倍的多元社会,生活的路子也是几百倍的多元化依托。
6.有人担忧,土地私有化后形成土地兼并潮,产生大量新地主或农场主。没错,就是要产生农场主,只要在法治轨道上,农场主反而能优化土地要素,让土地保值增值。我们都习惯了大老板大企业家,为什么还怕大农场主?再说,没有永恒的大地主或大农场主,也没有永恒的雇农,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彼此的角色可以转化。
现在一些大型超市采购农产品,对接的主要是农场主的,而不是个体的农民,因为农场主更容易有品牌意识,更有信誉,质量更有保障,而散农的产品良莠不齐。
7.只有土地市场化了,想种地的农民继续保留土地,不想种地的农民出卖土地,这样他告别农民身份,到城市做其它工作或经商,实现身份的流动。有的农民不想种地,想到城里当市民,你现在反对土地私有和市场化,那就是要求这些农民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他不能出手土地,他永远是农民,甚至是世袭的农民,这难道公平吗?
8.土地市场化是世界潮流,不要拿国情特殊做掩护,更不要拿农民失地形成流民造成社会不稳定做借口——这都是妖魔土地市场化的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四十年来,中国许多农民离开土地闯天下,他们的流动并未造成社会动荡,反而是激发了社会活力。在农业国家,土地越公有越僵化。
9.土地私有化还是权利权力的转移,官员干涉土地的权力变小,农民处置土地的权利大增。农民能自由处置土地,这才是土地的主人。
10.现在许多人一谈起土地市场化,自由买卖,就立马想到土地的兼并重组,类似暴力式的兼并重组,其实是搞混了概念,将权力的土地兼并幻觉成了市场的土地重组,权力的兼并是没得商量的,你的土地不出手也得出手,比方说是拆迁征地之类的,而市场的土地买卖是自由的,温和的,您愿意就出手,不愿意就不出手。
11.现在农村空心化严重,如何逆转?我以为,农村土地私有化,自由买卖,让资本下乡,不出十年一些特色乡村就横空出世,就像现在城里包装高档小区一样,商人的眼光,资本的威力,一些新概念(不是空概念)乡村和庄园就会吸引一批高端住户。土地市场化虽不能拯救所有村庄,但可以让一部分村庄凤凰涅槃,再少的“少”总比零强嘛。前一阵,有人说是要开展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我以为应该是城市资本的上山下乡盘活农村,前提是土地市场化!
(作者:李成义 写作于2018,在本平台(微信公众号)发表时做了删节)